为加快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党中央作出了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的具体步骤,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采取“精确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谷腾环保网讯】为加快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党中央作出了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的具体步骤,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采取“精确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技术服务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更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这场战役中,必须科技先行,环保产业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经过多年来产业调查,现有产业企业超千家,回顾创业历程,每迈出一步都付出艰辛和代价,几十年的实践和创新,全省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超常规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仅满足本省需求,使用遍及全国,有的走出国门,发展势头强劲,必须肯定的是先进技术应用的成效。
在水污染防治中,科学运用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深度处理法技术,且设备、设施配套,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气治理中,重点运用生物技术、等离子技术、吸附技术、过滤法技术、静电法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干法烟气脱硫、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和设施都很成熟,脱硝技术熟练掌握SNCR脱硝、SCR脱硝、湿法氧化脱硝、高分子脱硝、HCR复合脱硝、氨法脱硝等,在市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土壤修复中,掌握了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技术和方法,得到用户首肯。
在环境监测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过去局限于简单的环境分析,而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监测方式也从间断性监测,逐渐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虽然安徽省环保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毕竟起步较晚,环保产业集聚群未能形成规模和特色,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不足有待提高,且品牌分散,缺乏配套成龙的服务体系,难以形成合力,与先进地区相比较,差距仍然较大。已经掌握的技术还不完善,成套设备制造欠缺。前沿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仅仅破题,进展缓慢,与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不能相互适应。高技术人才匮乏,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短板凸显。中小微环保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要紧迫性认知不到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守摊子,走老路,缺乏动力,难以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新发展新要求。全省环保技术水平总体评价喜忧参半。
随着“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的实施,市场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环保产业必须向新型环保产业转型环保工程。环保技术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革命。众所周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一旦遭受损害,发展成果就会大打折扣,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就会受阻。为此,国家采取一系列趋严政策和标准,在精准、科学上下功夫,已经形成高压态势,绝不是开展几场环保“风暴”那么简单,而是要重拳出击,决心打好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即使发展速度放缓,也要实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担当和使命。当下,趋严的环保执行标准已经陆续公布,对照新的标准检验,许多项目虽然达标,但与新标准要求仍有差距,这种“欠账”迟早都要补齐和“偿还”。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环保要求更高,节能、减排、降耗、降碳都要综合施治,大气中细颗粒、地下水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盐废水处理方面要求更严,尤其是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污污分流、分质分类处理方式对各类废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废水再进行综合处理。要实现既定的环保目标,就需要靠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引领和支撑,传统落后的污染治理方式必然受到淘汰,技术创新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谁拥有先进技术,谁就能占领制高点,谁就有话语权和主动权。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紧迫感,未雨绸缪,接受挑战,开创未来,这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技术创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和应用,这些都属于企业技术创新范畴,而我们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都属于创新成果,可惜缺乏总结和提升,很多成果被埋没,令人惋惜。
1.创新准则:一是科学性。就是体现技术可行、实用和可持续性。二是先进性。以更高效、更低碳的方式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三是前瞻性。从未来的角度,预见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前进行技术储备。
2.创新内容:环保技术创新涉及多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一是清洁能源技术;二是节能减排技术;三是资源循环利用;四是污染控制与处理;五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六是绿色生产工艺;七是可持续城市发展;八是生态修复技术。
3.创新热点:环境治理技术存在的难点就是技术创新的热点。如:大气治理方面:细颗粒物的来源复杂,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物质燃烧等,现有技术仍难以完全消除;臭氧(O3)随着氮氧化物(NOx)减排力度的加大,臭氧的污染逐渐成为新问题,但臭氧的形成机理复杂,治理难度大;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广泛,其治理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二次污染风险。水治理方面:部分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有毒有害物质难以完全去除,给水体环境带来长期风险;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效果不稳定等。农业面源污染方面: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需要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管理等多种手段。土壤治理方面: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复杂,治理和修复技术成本高昂,难度大;土壤有机物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难降解性,修复技术仍未全部解决;土壤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技术尚不成熟,缺乏针对性强的修复方法。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不断增加,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面临挑战;部分工业固废处理难度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同时资源化利用率有待提高;危险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等特点,处理难度大,需要严格监管和专业技术支持。
4.引进优化:根据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布,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2023年具有工程示范价值技术项目138个。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项目23个,水污染防治领域项目37个,清洁生产项目20个,推广低碳技术项目35个,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项目共23个。作为中小企业人才、资金、研发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承接转移,成为投入市场成果,这既是企业技术创新,又能为企业发展壮大增添后劲。
(二)创新动力:企业技术创新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思想是创新的先导。创新路上困难重重,技术门槛高望尘莫及,力不从心,政策支持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这些绝不能阻止创新的决心,应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把技术研发与投入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瞅准的开发项目就要锲而不舍,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增加研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就一定能够抓住成功的机遇。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核心的创新成果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以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作为保障,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环保产业已成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朝阳行业,环保产业很有潜力,创新发展引领未来。让我们持续关注环保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预见环保产业变革最新趋势,持续助力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