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 1.自然环境评价 • 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一般 应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水体环境污染现 状、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噪声污染现状和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 2.经济、社会现状评价 • (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区域相关的经济因素 • 主要是指与环境规划内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部分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着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所以,在进行区域环 境规划时,需要考虑这些相关的经济发展状况。 •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 主要是社会人口状况的分析和社会意识状况的分析。另外,还包 括社会制度和体制 、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 生的影响 • 3 污染评价 •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 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 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
• 二 、环境预 测 • 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 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 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 (一)环境预测的依据 • 1.环境规划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预先推测出实施经 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个水平年时的环境状况,以便在时间 和空间上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所以这种环境预测与 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且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发 展 目标)作为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 。
• 2.常用预测方法选择 • 目前,有关环境预测的技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 (1) 定性预测技术 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某种意 义上跟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定量预测有时 相当复杂,但由于计算机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只要能 够获取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一些有用信息,便可通过建立 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预测工作。由于环 境规划是要达到合理投资、使用与支配环境保护资金的 目的,所以应尽可能使预测定量化。但这类技术方法以 逻辑思维为基础,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复杂、交 叉和宏观问题十分有效。如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和 列表定性直观预测等。 • (2) 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技术以运筹学、系统论、控 制论、系统动态仿真和统计学为基础,对于定量分析环 境演变 ,描述经济社会与环境相关关系比较有效。
• (三)预测的类型 • 进行环境预测时,根据预测 目的的不同,所采用的数 据是不一样的,因而其结果也就不一样。按预测 目的 可分为 :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目标导向型(理想 型)预测和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 • (四)预测的主要内容 • 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 • 规划期内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方 面的发展变化趋势;区域内人们的道德、思想、环境意 识等各种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 条件 、消费倾向和对环境污染的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变 化;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查、生产 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 区域经济基础、经济规模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社会 发展预测重点是人 口预测,经济 发展预测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和工 业部门产值预测。
• (二)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 1.经济社会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 要注意经济社会与环境各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联 系和变化规律。 •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环境保护的贡 献是影响预测的重要因素 。 • 3.突出重点 • 即抓住那些对未来环境发展动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 这不仅可大大减少工作量,而且可增加预测的准确性 •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环境预测涉及面 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宏观和中观两 个层次,要注意不同层次的特点和要求。
• 第二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 • 一 、环境评 价 •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 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 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它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 作。通过评价以了解区域环境的特征、环境的调节能力 和承载能力,并找出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主要 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及其发生原因、地域分布 。 • (一)环境调查与环境信息采集 • 信息情报的收集分析不仅在编制规划时是必不可少 的,而且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也要经常反馈信息,进行分 析以调查规划或采取应变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信 息和情报的收集与分析是贯穿于规划全过程的基础性工 作,是环境规划的重要支持系统之一。
• 5.生态环境预测 • 城市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的贮量、消耗量、地下水位等,城市 绿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化趋势等;农业生态环境,包括 农业耕地数量和质量,盐碱地的面积和分布,水土流失的面积和 分布;此外还包括区域内的森林、草原、沙漠等的面积、分布以 及区域内的物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的变化趋势。 • (五)预测方法的选择 • 1 基本思路 • 环境预测是在环境调查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规划, 通过综合分析或一定的数学模拟手段,推求未来的环境状况。其 技术关键是: • (1)把握影响环境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并获取充足的信息 。 • (2)寻求合适的表征环境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式和(或)了解预测对 象的专家系统。 • (3)对预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点取决于规 划人员的素质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标 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的 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环保规划。 • 3.环境污染预测 • 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总 量、浓度以及分布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 类和数量。 •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 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以及污染治 理的投资和效果的预测;预测规划期内的环境保护总投 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投资效益等。
• 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 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 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环境规划指标包 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表示规划指标的内 涵和所属范围的部分,即规划指标的名称; 二是表示规划指标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数值, 即经过调查登记、汇总整理而得到的数据。 环境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基础,并 运用于整个环境规划工作之中。
环境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 通过环境指标体系表征的,环境指标体系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环 境因素构成的环境系统的整体反映。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 基拙上,运用数学方法,时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评述。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 类过去和现有 已掌握 的信息、资料 、 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 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 分析。环境功能区是指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 单元。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规划工作的中心,它是在考虑国 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 减量,以及投资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自然 保护的措施和对策。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 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 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较,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 的过程。环境规划的重要工作是组织规划的实施,环境规划的编制、 实施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追踪的发展过程。
•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是首先达到污染物总量 控制指标,进而达到环境质量指标的支持性和保 证性指标。这类指标有的由环保部门规划与管理, 有的则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但这类指标的完成与 否同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因而将其列人环 境规划 中。 • 4.相关性指标 • 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 标三类。相关指标大都包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中,都与环境指标有密切的联系,对环境 质量有深刻影响,但又是环境规划所包容不了的。
• 三 、环境规 划指标的类型 • 目前 ,环境规 划指标主要采用按其表征对象 、作用以及在环境 规划中的重要性或相关性来分,有环境质量指标 、污染物总量 控制指标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 • I. 环境质量指标 • 环境质量指标主要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 、水)和生活环境 (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质量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其他指标的确定 都是围绕完成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的。 •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系根据一定地域的环境特点和容量来确定 , 其 中又有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两种。前者体现环境的 容量要求 ,是 自然约束的反映;后者体现规划的目标要求,是 人为约束的反映。我国现在执行的指标体系是将 二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 ,同时采用。
2.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 据,通过环境评价探索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 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为建立环境规划的预测或决策模 型奠定基础 。 3.规划区内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水平年的发 展目标是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一个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状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这 种关系才能作出未来环境状况的科学预测。 4.村镇、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发 展目标、交通运输等有关资料都是环境预测的依据资料, 例如城市集中供热、发展型煤、煤气化、绿化和建污水 处理厂等,都直接关系未来环境的状况,这些数据资料 都是环境预测所不可缺少的。
一 、环境规 划的 目标 • 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 (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 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它既体现了环境 规划的战略意图,也为环境管理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管理依据。 • 环境规划目标应体现环境规划的根本宗旨,即要保障国 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因此,环境规划目标既不能 过高 ,也不能过低,而要恰如其分,做到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环境规 划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才能使环境规划纳人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可能。
• (三)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 1.污染源调查 • 了解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毒性,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的潜在 危害作用,选出地区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 2.监测项目的确定 • 在主要污染物地球化学性质分类 的基础上,确定何类污染物为 本区的监测项目 • 3.监测网点的布局 • 根据工、农业和城市各物质要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条件,规划合 理的监测网占 • 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 采集代表性样品,设计样品前处理方案测试,获得可靠数据: • 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对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合理叠加,用作图方法显示评价区 环境质量综合污染状况
•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 计算各种疾病率(死亡率)与环境质量系数之间 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 • 7 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模 式中的参数,建立符合评价区情况的计算模式。 • 8.环境预测研究 • 将未来工业设计数据、工业治理设计参数带人模 式。研究随工业发展和“三废”治理,环境污染 的未来变化趋势。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主要是社会人口状况的分析和社会意识状况的分析。另外,还 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 、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 产生的影响 3 污染评价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 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 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 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