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规划领航着城市的发展,其中环境保护规划对整个城市的后续发展以及环保的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如何进行环境保护规划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45-02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急剧递增,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资源和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环境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保证城市的正常持续发展,环保必须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就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整个规划中。城市规划作为市政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且长期来延续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城市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震动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生存环境已到了支持生命能力的极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3)农用化肥、农药、地面固废经雨水冲刷污染地表和地下水。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约排放1亿吨未经处理的废水,全国1200 条河流就有850 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80%的地表水不适于饮用,1/3的水体超过了渔业用水标准,1/4水体超过了农用水灌溉标准,50%的地下水污染严重,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都是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引起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1)工业排放的大量粉尘、SO2、CO2、NOx、H2S、HCL、氟化物、有机化合物等;2)机动车排放的大量粉尘、CO2、CO、NOx、碳氢化合物等;3)加油站汽油泄漏挥发形成的致癌的碳氢化合物;4)家庭、单位取暖,小型餐馆燃煤排放的SO2、H2S、CO2、粉尘等;5)各种喷雾剂的使用增加了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而造成污染;6)市政建设和装修排放的大量粉尘、甲醛、挥发性苯系物等。这些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一定浓度会对人体产生致命的伤害,特别是些有机致癌污染物。排放的酸性气体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酸雨会造成农副产品的减产以及建筑物、桥梁、铁路等露天设施的腐蚀。大量CO2、CFC会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危机。噪声主要来源:1)工业噪声,如工业机器、车床、空气压缩机、鼓风机等;2)交通噪声,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3)建筑施工噪声;4)商业噪声,如高音呐叭、公共娱乐场所的喧闹噪声;5)生活噪声。高强度的噪声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视觉、听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污染是城市污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保规划,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已成为主要的噪声源。固体废物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固体废物总量达七亿吨左右,并在不断上升,约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中。固体废物如不妥善处理处置,将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危及人的健康。生活垃圾中还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废电池、废弃油漆和过期药物等,还有检测部门实验室排放的废弃药品也混杂在生活垃圾中,这些剧毒的化学药品经雨水冲刷一旦渗入土壤、水体就会进入生态系统食物链,最终危及生命的安全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森林及植被覆盖率锐减,生态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短缺,洪水、干旱、旋风、地震、海啸、山崩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保护规划是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城市的规模、性质、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总方针。环保规划是城市规划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只有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完成,才能做到未雨绸缪。环保规划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规划,不仅包含通常环保规划所涵盖的环境污染整治规划,还应从保护和利用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的角度出发,与城乡一体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有机的城市产业用地结构框架、节能环保的交通规划、城市自然环境资源保护规划、城市文物保护规划、城市减灾防灾综合保障规划、雨污水处理利用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完整的城市生态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现简要从环境污染的五个方面进行分述。前期准备工作是环保规划的基础,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如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2)社会环境,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3)环境质量状况,如水、气、声、渣的质量现状及其治理状况;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与功能区划等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分析城市大气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划分功能区,根据既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浓度,并制定出科学的排放规划。具体整治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工艺和布局 :优先发展高附加值、能耗低、排污少的清洁生产型产业和工艺;将污染型产业布设在城市的下风向,并保留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功能,将高污染的产业布置在环境容量大的地方,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地段;2)优先和充分发展节能、高效、污染少的交通系统:禁止销售和淘汰尾气超标车;加快机动车燃料改造,使用天然气和电能等清洁能源;市区内禁行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及非市区牌号的摩托车;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3)改变能源系统及能源转换技术: 实行区域集中供热、供气,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或者把煤等污染重的能源集中转换成清洁能源后再使用;4)减少建筑扬尘:规范市政建筑施工和城市卫生管理;敷设管线要一步到位;增加城市硬化率,尽量减少扬尘污染;5)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立城市立体绿化体系:有效利用植物来净化大气环境;6)强化污染源治理,控制污染物总量:引进先进治理技术及设施,尽量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和资源的再利用。2.3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策略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指在对水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容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其整治措施是:1)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水排放量。如加强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雨污水截留管网等的建设,有效提高城市污水治理率和回用率,减少污水排放总量;2)河道的综合整治:河道治污工程量大面广,需要大量投资,所以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如生物净化技术对受污染河道进行治理修复,从而提高其溶解氧水平和河道自净能力已迫在眉睫。人工浮岛生态修复技术是生物净化技术的一种,它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治理效果好等特点;3)加强城市防灾、减灾保障规划工作,减少灾害来临造成的对自然生态水体的污染危害;4)污水回用:生活污水可用于农林灌溉;增加工农业用水及其处理废水的循环利用率;鼓励城乡居民重复利用废水,以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及污水排放总量;5)推行少废无废的清洁生产工艺;6)采用先进污水治理设施和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固体废物是指丧失了原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弃置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和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其污染整治措施是:1)建立完善的垃圾清扫、分类收集和储运处置利用及运营系统:一般固废应与危废按特性分类收集、储存与处置,禁止混合收集、储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危废必须送往有资质的专门处理机构处置。对这些设施、设备及场所的规划应立足长远,远近结合,同时要加强管理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拆除固废处置设施和场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特别是在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场所。储运处置固体废物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其他防止次生环境污染的措施。垃圾分类后及时送往相关部门回收,特别是对已被列入强制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国家应采取有利于固废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来鼓励固废回收和利用行业的发展;2)禁止进口列入禁止目录的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3)国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可重复利用产品及易生物降解产品的生产和使用;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垃圾本来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分类后资源化利用是最终真正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唯一出路,如垃圾焚烧发电、生活垃圾堆肥制农肥及沼气等等。传统的处置方法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次生环境污染。因此地方产业政策应该多向这类生态型产业倾斜;5)垃圾实行谁生产使用谁治理的原则,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尽量做到废物的有效利用及资源化,减少排放;6)在产业布局上,将可综合利用资源的产业集中设置,形成相关产业综合利用有序的“投入、产出”生态产业链。噪声污染整治规划是在噪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功能区划的噪声控制要求,制定出具体的整治措施规划。其整治措施是:1)用规划的手段防治:噪声防治必须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从空间地域避免噪声的污染,在区域功能布局上,充分考虑噪声污染的控制要求。各功能区不能混杂设置,特别是噪声敏感目标必须要远离工业区及交通干道。城市绿化规划也可以有效阻隔噪声的污染;2)运用法律手段防治:噪声防治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先入为主原则、无污染免责原则,以法律手段规范责任方的行为;3)运用噪声控制标准手段防治;4)运用技术手段防治:噪声防治遵循分类指导原则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可从空间地域、施工时间、操作规程和噪声源等方面进行控制。对噪声源可以采用吸声、隔声和减振等手段控制,如立体绿化和隔声墙就是很好的隔声措施。城市规划项目在选线、选址、组成和内容、工艺技术、施工和运营方案等方面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在利用地球环境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生态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生态规律的惩罚,充满生命的生物圈就已不再适合以人类为主体的生物的生存,资源枯竭,就更谈不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城市的规划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城市规划环保规划必须先行,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